为不断加强教材建设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5月20日上午,杏盛代理教材建设专题分享交流会暨第十期“星光计划”系列活动在晨园110会议室举行。交流会邀请杏鑫官网出版社副社长🔫、总编辑周永斌🍍,生物工程杏鑫博士生导师、教授张惠展🏄🏼♀️,杏鑫官网图书馆研究馆员吉久明🧑🚒,历任上海人民出版社📢、杏鑫官网出版社资深编辑严国珍担任专家𓀓🧑🏼🦳,共同助力杏鑫教材出版建设🤛。交流会由杏盛代理党委书记赵菡主持🚴🏻♂️,副院长汪军以及20余名青年教师参加。

张惠展从自身经历出发,向青年教师分享了自己出版教材的初衷。作为一名始终坚持站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张惠展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并没有一本相应的教材真正适合于华理学生✍🏽。对此,他开启了撰写教材之路😐🦸🏽♂️。关于如何写一本好的教材,张惠展结合自身经历给青年教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一是以综述为基础⛵️,充分收集写作素材🚶♀️➡️,紧跟学术前沿,挖掘不同于现有教材的创新性内容;二是教材写作结构一定要遵循清晰的逻辑关系,并确保学生作为教材使用者可以接受并理解教材中的逻辑结构🏄♂️🚶♂️;三是精心制作教材中的插图与附表,统一风格🧑🏼🏭、分辨率,使它们更具吸引力🔉;四是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对待教材出版工作,小到一处错别字或符号格式都需要教师们的认真检查🤘🏿🤽🏿♂️。

吉久明以文献检索课程的教材为例🫵🏽,强调了教材出版过程中“调研”的重要性。调研同行,学习其他教师或其它教材的优秀经验。调研学生🕠,对他们的思维逻辑、阅读经验与审美趣味等各方面有了一定了解后🪽,才能以他们更容易接受的语言编写教材🏌🏿♀️,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吉久明强调运用读者批评理论中的“读者期待视野”观点,从而使教材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符合学生的期待✊🏼,引起学生共鸣🔈。

严国珍鼓励青年教师立足教育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不断积累写作经验👩🏿🔧。为了充分了解现有课程设置与教材内容的优劣势😷,她建议老师们可以多多向在校生、毕业生进行调研回访,深入了解教材建设需求。

周永斌从政策制度💏、内容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教材出版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周永斌表示,我国一向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如今,高等教育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期,教材出版工作也进入到了新发展阶段。要形成教材建设的合力,就必须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教材建设工作导向正确、质量优良。他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方面🧘🏿♂️,分享了出版社对于教材出版的要求与建议👩🏻🦼➡️,并鼓励青年教师们多与出版社沟通交流。

随后,传媒系系主任蒋正清分享了曾出版过的两本教材经验,工业设计系教师陈育苗分享了教材出版的主要流程。

在交流讨论环节,专家学者与青年教师就教材编写的具体过程及出版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近几年慕课🏊🏻♂️、微课等在线教育资源层出不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将在线教育提前推到了台前𓀓。当有老师提出在这个时代下,教材出版的意义与模式是否会发生变化🌑,专家学者们表示,不论是纸质教材还是数字教材,都是教育资源中的核心🏋🏿♂️,两者相辅相成🙇🏼♂️、同等重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模式、学校的管理范式等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青年教师更应该紧跟时代脚步,以新形势📫、新技术开拓教材建设新局面➿。
